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任友群认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吹响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信息化新征程的奋进号角,中国教育信息化更为浓墨重彩的奋进之笔已经开始挥洒,一条真正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子已在hjc黄金城面前展开。
谱写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新篇章 ——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任友群
任友群强调:“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建设,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中国教育面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但对2.0时代而言,1.0时代取得的成就只是序章。2.0行动计划的出台吹响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信息化新征程的奋进号角,中国教育信息化更为浓墨重彩的奋进之笔已经开始挥洒,一条真正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子已在hjc黄金城面前展开。”
一、中国教育信息化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记者:2.0行动计划已经颁布,那么在1.0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任友群:我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也正是从那时起,国内开始了教育信息化的探索发展。可以说,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不断提速发展的40年。我国40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两条主线进行: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改善教育教学,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传授给下一代,让他们在信息化社会能够发展得更好。总的来说,过去40年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归纳为“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这也基本是国际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这4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中国教育信息化始于向国外学习,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如何处理国外经验与中国实践的关系? 任友群:虽然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但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信息化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在改革开放的前30多年,hjc黄金城一直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希望以信息技术来改造hjc黄金城的教育教学,可以说是一直处于“跟跑”阶段。2015年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会议之前,教育部科技司组织一批教育信息化专家做了大量调研,整理出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并在大会上作了充分展示。这些典型案例既来自于城市、边远农村和边疆海岛等不同地区,也涵盖了中小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不同教育学段。这些案例表明,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积累了可供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借鉴的丰富经验,可以走出国门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中国教育面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中国教育信息化已从“跟跑”到了“并跑”的发展阶段。当然,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还要继续向世界学习先进经验。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所说,“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教育信息化2.0 具有五大特征记者:2.0行动计划的出台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怎样的目标? 任友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社会矛盾在教育领域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美好的教育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新时代的教育矛盾和建设教育现代化的任务,教育信息化应该释放出更大的变革和创新效能。2017年11月2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启动会上指出,把“办好网络教育”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即我国教育信息化将进入2.0时代。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绝非仅是提法上的改变,而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上的一次跃升,将对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产生新影响,同时也对全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必将出现以下四大趋势:一是教育范式亟待从经验走向科学。二是教育目标亟待从知识走向能力。三是教育机制亟待从管理走向治理。四是教育过程亟待从阶段走向终生。面对上述趋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很显然,如果没有新理念、新方式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参与,针对上述趋势的改革将难以奏效。而这种“新理念、新方式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信息化2.0。
任友群:第一,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体验”为依归。“体验”是“人”的体验,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更为注重的是业务、行为和流程,注重的是物与事,但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教育信息化只有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归结于人才能真正发挥出效能。第二,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数据”为基础。教育信息化2.0将以数据技术(Data Technology)为基础,把一切参与主体、教育元素、教育行为数据化将是教育信息化2.0的基本特征。第三,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联接”为要义。教育信息化1.0更加注重的是教育单位与教育体系内部的联接,但为了更好地因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将从教育内部“小联接”走向教育与其他各领域的“大联接”。可以想见,教育信息化2.0下的教育边界将更为模糊,各种应用会更加“开环”。第四,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开放”为策略。事实证明 “开放”与“共享”是信息时代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教育信息化2.0将在充分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开放各类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全社会共同挖掘、共同获益。第五,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智能”为目标。破解当前各项教育难题的根本还是在于能不能将优质教育资源经济地、有针对性地投向学习者。建设更加智能、更加自动的教育信息化既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教育信息化2.0的一大建设目标。 三、欠发达地区可实现“弯道超车”记者:2.0行动计划部署了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那么,该如何认识教育信息化对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任友群:党的十九大报告表明,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教育信息化支撑的教育精准扶贫,是快速推进教育脱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可为教育发展滞后或偏远的区域合理配置资金、教师、资源、设备等,提高其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育上不掉队,实现教育精准脱贫,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可借助教育信息化帮助贫困人口脱贫。随着教育数据与扶贫数据的积累、汇聚和管理平台的完善,贫困人群分布、贫困类型、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等在大数据支撑下能够实现精准识别、分析和定位,进而调配扶贫资源和制定扶贫方案,通过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更多贫困人口在2020年实现小康。 四、高等教育信息化从十个方面展开记者:2.0行动计划对高等教育着墨不多。在教育信息化2.0阶段,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任友群:大学是各类创新人才的汇聚之地,且办学自主性比较强,因此,我国鼓励各类大学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自主创新发展。在教育信息化2.0阶段,大学也将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高等教育信息化需要重点从以下十个方面来推进。在思想观念方面,应从“教育+互联网”转变为“互联网+教育”,并加强对“互联网+教育”的概念认识。在治理体制方面,应建立“一把手”的责任制、首席信息官(CIO)等制度。在教学科研方面,工作重心要从管理信息化转到教学信息化,一方面要通过收集和挖掘各类教育活动数据和师生行为数据,支持并推动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的变革。另一方面要深化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为科研绩效评价和决策支持提供支撑。在服务模式方面,要从注重管理到注重服务,再到注重服务的整体性,实现教育服务模式向“一站式”转变。在建设机制方面,要积极协调各个领域(学校信息办员工、师生团队和互联网企业等合作伙伴)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在终端转换方面,应从注重PC端转换到注重移动端。在技术体系方面,应探索私有云和公有云有机结合的“混合云”体系,实现灵活部署和创新应用。在运维模式方面,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购买服务模式,促进运维的低成本和高成效。在投入成本方面,既要在各类投入模式中寻找最优性价比模式,也要落实好持续长效投入的机制。在安全保障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保护好各类教育数据安全。
任友群: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网络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将不再是现阶段教育信息化所面临的主要障碍,而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将成为主要挑战。在思想观念方面,尽管“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早已成为国家层面发展教育的共识。但以信息技术重构教育流程的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不少人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还停留在“教育+互联网”的阶段,全面理解和实施“互联网+教育”尚待时日。在体制机制方面,顺应信息技术规律、释放教育信息化潜力的教育治理,在具体的模式和机制上还远未确立,各类教育管理工作更多沿用以信息技术实现巩固管理的旧有逻辑。在人力资源方面,以“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2.0,将更需要大数据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也面临提高广大教师“数据素养”的挑战。 总之,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定要牢记使命,抓住机遇,进入一个既要提速又要提质、既要创新又要普惠、既要均衡又要充分的2.0发展阶段。在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同时,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子。 |